close
昨天我參加了中研院一年一度院區開放的活動,其實中研院每年的院區開放活動真的都蠻有趣的,除了有許多科普演講、展覽以及一般民眾平常難以看到的各個全國最高等級研究院所,尤其今年更是基因蛋白質體大樓落成啟用後的第一次對外開放,吸引了許許多多的民眾到場參觀,而我也好不容易盼到今天,想要好好的闖一闖。
其實去年我就有來過一次了,雖然那時候常在中研院生醫所做實驗,但是去過的地方也只有生醫所跟植物所而已,所以也是借那次機會到各個地方看看,但是因為是跟著老師的腳步走,很多地方想看但是卻沒有看到,實在很可惜,而且去年也太害羞不敢找李遠哲院長合照,所以想說趁著這個機會是否可以跟李院長留影紀念(也許這是最後一次以院長的身分出現在中研院了),所以我一大早9點的時候就到了會場,首先我先到了基因蛋白質體大樓(簡稱基蛋)的演講廳去聽基蛋的大頭翁啟惠主任的致詞以及基蛋的簡介短片,接著趕到基蛋旁(原是基蛋前草地上,因為下雨所以改到旁邊廣場)的台灣原住民巨型木雕捐贈儀式,是由李遠哲院長代表受贈,其間介紹了關於兩座木雕的意含以及兩座木雕的彫刻者(詳見下段新聞),還有原住民同胞的熱歌勁舞,在李院長喝下了象徵友誼的連杯酒以及接受原民貴族贈與的貴族才有資格配掛的項鍊後,受贈儀式正式完成,接著與兩位雕刻家在其作品前合照後,因為行程的關係李院長便要離開會場,在他要上車的最後一刻時,一直尾隨他身後的我終於鼓起勇氣走到他面前要求與其合照與簽名後,他就驅車離開了。
接著我就到生醫所門口前與其他實驗室同仁以及老師會合,順便炫耀一番…XD之後,便到生醫所的實驗室略作休息,接著我又回到基蛋的演講廳去聽”質譜儀概述與其在蛋白質體學上的應用”的科普演講,雖然沒有我預料的內容有一些些失望,但還是有一些收穫,至少對一大堆的質譜儀有了更精確的認識,畢竟只是科普演講不能要求太多,可惜這個演講跟曾志朗與洪蘭的”男女大不同”的演講卡到時間,讓我不得不犧牲掉”男女大不同”,還是覺得一絲絲的惋惜。

聽完科普演講,也接近中午了,於是乎我步出基蛋,卻看到一大群人,仔細一瞧原來是在介紹基蛋前的裝置藝術,請到設計人,是一個老爺爺來講解,報名領兌換卷便可在聽完演講15分鐘內領到紀念品,禮物還不錯一個可以掛水壺的腰帶,至於裝置藝術作品依序有音符、生命之門、旋律,他的設計概念是從DNA來的,將DNA切成一段一段的片段雙股螺旋就是音符,而這些音符組合而成就是生命的歌,經由生命之門譜出一段優美的旋律,聽完介紹領完紀念品就快要中午了,於是我去跟其他人會合一起到中研院的餐廳用餐,也是為了慶祝十月生日的壽星所辦的生日餐會,於是乎我們吃了一頓250元的buffet,吃飽喝足後,一群人又去逛了植物所,看了LC-Mass與溫端南博士合影後,又跑去生農所籌備處聽了關於植物細胞"全能性"(Totipotency)的介紹,大意是說,植物可以藉由細胞或組織培養獲得新的植物個體(克隆植物),舉例來說,撕下一小片葉片,給予足夠的營養,葉片就會慢慢長大,接著幾週後再給予新的培養基可以促近植物生根,這樣一來一顆相同遺傳訊息的植物就誕生了,又可以透過基因轉殖技術(膿孢菌或是基因槍)給予新的序列,來作為研究使用,接著我們到植物所的溫室看完植物後,也差不多下午3點多了,大家就散會了,後來我又跑去生化所去找之前上課認識的人,他是那邊在做MALDI-Q-TOF的技術員,大家好好的交流溝通一下,以方便日後的合作,也拿到不少有用的資料,可以說今天的收穫豐富呀…^++++^

新聞一則:
台灣原住民巨型木雕捐贈中研院
【中央社 記者韋樞台北二十九日電】

中央研究院今天舉行一年一度的「院區開放」活動,雖然細雨綿綿,但是在原住民嘹亮的歌聲和舞蹈下,讓人心情不再陰霾。兩尊只能放在貴族頭目家中的巨型木雕「獵歸」、「遷移」由宏益纖維公司副董事長陳宏正捐贈給中研院,由李遠哲院長代表接受。

這項排灣族的巨型木雕捐贈儀式相當熱鬧,不僅是排灣族的活動,阿美族也來獻上「SUWNA」家族的祭歌;兩位製作木雕的藝術家,「獵歸」的察馬克、「遷移」的得路.萊賴分別介紹了巨型木雕的意涵。

這兩尊置放在基因體中心前草坪上的木雕非常顯眼。「獵歸」主要是以獵人狩獵的形象,描繪排灣族人分享的精神;另一尊「遷移」是以排灣族婦女陽剛婉柔且堅韌的形象,描繪族群遷移過程中,隱忍徬隍,勇敢走向未來。這兩尊巨型木雕在排灣族的文化中只有貴族頭目的家才能擁有,是尊貴和文化薪傳的象徵。9410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夏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